close

發現你的青少年孩子「割傷」自己的確是非常可怕的事實,在你了解真正觸發自傷的動機前,你也許會擔心你的孩子想要自殺。當每一個想要觸碰那個問題的企圖似乎只會把他(她)推的更遠時,你能做的又是什麼呢?在這本充滿熱力又單刀直入的書裡,邁可‧賀蘭德博士──自傷專業的第一把交椅,將自傷的事實、以及如何中止自傷的行為一一攤開在你面前。你將會知道那種排山倒海似的情緒是如何讓青少年傷害自己的?而已經證實有效的治療(其中最有效的是DBT ──對話行為治療),可以協助你的孩子復原。

  本書《協助自傷青少年》展示了:你該如何跟你的自傷青少年孩子談論自傷的事、而不會讓情況變得更糟?也確切地解釋要如何找尋適當的治療師與治療課程?從數十年的臨床經驗以及新進的研究中,賀蘭德博士提供了具體的方式來協助你的子女因應極端的情緒、而不需要訴諸自傷;你也可以學到實際的溝通與問題解決技巧來減低家庭壓力,讓你可以在孩子復原期間,更輕鬆地照顧自己與孩子。

作者簡介

Michael Hollander, PhD.

  邁可.賀蘭德博士是一位知名的治療自傷專家,他與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已逾三十年,目前依然維持心理治療的私人執業工作,在麻州的貝爾蒙特McLean醫院與青少年進行辯證行為治療,也在麻州總醫院(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)及哈佛大學醫學院擔任精神科教職。

譯者簡介

邱珍琬

  台灣花蓮人,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畢業、高師大教育研究所肄業、俄亥俄大學諮商師教育碩士、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。曾任國、高中教師、建國中學輔導教師,美國心理診所心理師,台灣藝術學院、世新大學、新竹師院、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,台北生命線、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講師與團體領導,目前任職於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。

 

 

「當刀子劃過手腕,我自己也消失了。這麼做的時候,焦點就只在身體的這塊地方,什麼都沒有──腦子一片空白。我開始割,很痛。再割深一點點,痛多了。我移開刀片,傷口更痛,開始流血了。流血意味著我傷得嚴重到足以驅離其他的痛。…」

  從事輔導工作的人士,幾乎都遇見過自我傷害的個案,我們也常在報上看到有人割腕的新聞。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的孩子(及許多成年人),會一再以割腕、燒燙、撞牆等方式,來傷害自己的身體?難道他/她們不怕痛、不怕流血?自我傷害跟自殺有什麼不同?…

  在西方社會,至少在1996年之前,一般民眾對自傷行為的了解甚少。直到黛安娜王妃公開承認她曾經不斷自傷,相關的主題才開始受到注意。然而,輔導界對自傷的個案仍然了解有限。因為,自我傷害行為是一種令人恐懼的障礙,當我們看見流血的傷口及疤痕,難免心生厭惡及挫折,因而無法一眼看透迷失於痛苦中、急需專業協助的個案。

  《割腕的誘惑:停止自我傷害》作者史蒂芬.雷文克隆(Steven Levekron),從1976年就致力於自傷個案的治療。根據他的推論,社會中自傷個案的比率大約類似厭食症,亦即,250位女孩中就有一位自傷個案。雖然自傷個案中女孩較多,然而作者強調:男孩也一樣是危險族群。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解開那被稱為「自傷」的駭人現象之謎。

  身為協助者,我們必須先克服自己內心的不安。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自傷個案的私密心理歷程,並了解到,每一個自傷個案都有一段特殊的過往經歷、動機,以及傷害自已的複雜心境。自傷者是以刻意製造身體上的苦痛,來解決精神層面的痛苦與折磨;藉由血液的流失,來尋求心靈的慰藉。換句話說,疼痛與自我傷害,是用來轉移心理創傷的方式,可以說是一種「苦澀的藥物」。

  想要了解人為何會一再傷害自己,最好方式就是仔細聆聽她/他們的心聲。本書以豐富的個案故事,及深入淺出的專業觀點,來幫助老師、父母、精神科醫師及輔導界人士,對自我傷害行為背後的心理痛楚,有更深刻的了解,以幫助個案展開「重建」與「療癒」的歷程。
作者簡介:史蒂芬.雷文克隆(Steven Levenkron),是紐約市非常著名的心理治療師,主要治療領域是厭食症、自傷及強迫症,到目前已有7本著作問世,專業書籍包括:《治療與戰勝厭食症》(Treating and Overcoming Anorexia Nervosa, 1982)、《強迫症》(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s, 1991)、《解剖厭食症》(Anatomy of Anorexia, 2000)及本書。
譯者簡介:李俊毅,精神科專科醫師,於長庚紀念醫院高雄精神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,曾任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祕書長(2001~2002),現任長庚紀念醫院高雄主治醫師。

 

※以上簡介取自博客來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兩本我都有買,也都看完了

裡面內容極為豐富,也很貼切

不管你是否自傷,還是你所愛的人正在自傷,我都建議你一定要看這兩本

尤其是第一本,更有助於親職關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康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